———经典名著《水浒传》读书分享会
《水浒传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,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。这部小说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压迫、水泊梁山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,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,最终消亡的故事,艺术地反映了宋江起义从发生、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。小说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,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,同时也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。《水浒传》不仅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还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。
本书以英雄豪杰的故事为主线,展现了忠义、勇敢和正义的精神。这部作品给学生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教育意义,对此,九年级(1)班同学围绕《水浒传》开展了主题为“品读水浒英雄”的读书分享会。
主持人:杨世博
分享者:林昕琳 高楚涵 黄妤希
刘铭洁 黄鑫鹏
与会嘉宾:黄妤希妈妈 黄鑫鹏妈妈
分享者:高楚涵
分享人物:卢俊义
分享者:林昕琳
分享人物:林冲
分享者:刘铭洁
分享人物:李逵
分享者:黄鑫鹏
分享人物:武松
分享者:黄妤希
分享人物:鲁智深
作家莫言曾说,孩子的优秀,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。从来没有什么横空出世的优秀,每一个优秀的孩子,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。本周的读书分享会,有幸请来了黄妤希和黄鑫鹏的家长,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亲子阅读经验吧!
黄妤希妈妈发言
黄妤希妈妈提前写好的发言稿———始终如一的陪伴与亦师亦友的读书分享,是鼓励孩子读书的最好方法。
黄鑫鹏妈妈发言——信任孩子,了解孩子,和孩子一起找到最适合的读书方式。
读以阅心,学以悦己。读书的意义在于翻越群山,寻觅到更好的自己。愿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够被书香浸润,体验读书为我们带来的快乐,感受书籍带给我们的深思与心中的那一份宁静。
活动二
《唐雎不辱使命》读书研讨会
研讨议题:
1.从唐雎使秦看近代中国之弱国外交
2.《战国策》的“杜撰”之疑及编者意图探究
小组交流: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。
资料查找:解析议题,代入问题,定位搜索。
意见整理:记录员倾听组员意见,整理成文。
发言展示
第一小组代表李程熠发言
精彩论述:
“尽管在近代中国外交中,中国面临劣势,但中国外交官依然坚定立场,据理力争,尽力挽回国家利益。”
“在近代中国外交艰难的发展过程中,涌现了许多像唐雎一样的人物,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与卓越的勇气,为了国家利益,在国际舞台上,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。”
第二小组代表王晨发言
精彩论述:
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,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。”和唐雎一样,近代中国外交官在“巴黎和会”上的表现,都展现了他们不畏强暴、敢于抗争的一面。”
“《战国策》,与其说是一部记载史实的史书,不如说它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史书。”
第三小组代表兰金燕发言
精彩论述:
“1949年4月20日,在我人民解放军即将发起渡江战役之时,英国海军‘紫石英’号护卫舰不顾禁令,擅自闯入长江。我人民解放军炮兵狠狠炮击了‘紫石英’号,该舰遭重创后搁浅,先后两次挂起白旗。这是英国海军舰艇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第一次向中国军队挂起白旗。就像唐雎不畏生死,不畏强秦,为了维护国家利益,拔剑而起一样,虽然在近代外交中,中国不占上风,但是我国的外交官们不畏强暴,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竭尽全力,尽力为国家争取利益最大化。”
第四小组代表焦思瀛发言
精彩论述:
“近代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没有守住,安陵国50里的土地却能守住,清朝的疆域比安陵疆域广得多,力量也大得多,为什么结果不同呢?因为安陵君想守住先祖的土地,无所谓大或小,不想让国家成为秦的附属国,他不低头,不让步,而清政府为了暂时的和平,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,但是签完条约后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和平。”
“作为国君,安陵君本身是非常坚定的,而这份坚定的信念给予了唐雎极大的信心和勇气。就像在抗日战争当中,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取得胜利,但是那种坚持抗战、奋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从古至今是一致的。”
“所谓‘弱国无外交’,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国力强弱,关键在于精神,精神力量才是影响民族内部发展和外交能力的最核心的一点。”
第五小组代表黄昊发言
精彩论述:
“由于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在春秋时期的影响,所以各国在发动战争前,多少会考虑是否符合‘道义’。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,西方列强崇尚的是弱肉强食的‘丛林法则’,所以无论中国在道义上如何的占理,最终山东青岛依然被瓜分给了实力更强的日本。”
“《战国策》及《史记》的编写时间距离秦朝太过久远,有些史实已经被模糊,另一方面是不能保证史官在写史时没有放入自己的私心,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史,而不能把它奉为圭臬。”
第六小组代表杨艺洁发言
精彩论述:
“在晚清,无数人想过重振‘天朝上国’的辉煌,但是晚清政府的软弱使无数人的牺牲化为虚无。从《南京条约》走到新中国成立,有识之士们试遍了所有能够走的救国道路,于失败中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。近代中国百年的屈辱,无数条试错的道路,为我们找到正确的道路做了铺垫。”
这是一堂融汇了语文、政治、历史学科知识与素养的研讨会,这是让学生畅所欲言,思想交锋的课堂。在这课堂上,学生从论题出发,多角度拆解、剖析论题,让思想在讨论中碰撞,让真理从碰撞中诞生。学生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,看待历史中的人物,自然而然地被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无惧生死、不畏强权、坚决抗争、维护国家利益的民族精神所感染,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的模样吗?
感谢我们优秀的政治、历史老师,感谢这群优秀的孩子们,这节课让我有幸做了一回实实在在的学生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