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德育视窗 > 心理辅导
对家教中十种“爱”的心理分析-
作者:  发布时间:2013-12-23 15:26:07 点击数:

对家教中十种“爱”的心理分析--1

   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,那也会“淹没”孩子。“淹没”的爱,这就是溺爱,是一种失去理智,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。下面这些都是很多家长干过的,他对孩子人格的形成起到的作用十分巨大,我们来看看。

  一、特殊待遇

   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,处处特殊照顾,如吃“独食”,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;做“独生”,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,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,送礼物……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,习惯于高人一等。

分析:结症---人格错位

   他就会在心里认为:世界上只有我,没有别人!这样的孩子一走出家庭,就会有无数的烦恼。他自私,不会换位感觉别人的心理感受,情商指数很低,即使他得智商是一流的,即使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在心理上他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“傻子”。这种爱从一开始就造就了一个失败的人。因为世界不允许他,别人不赏识他,这样的人怎么成功!?

    其实家长很容易做到:全家人是平等的、都需要别人的关爱、孩子需要照顾,老年人也需要照顾。让他体会别人的爱,也要学会爱别人,在“爱”上造就一个人格健康的人。

二、过分注意

   一家人时刻关照他,陪伴他。过年过节,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,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,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,掌声不断。

分析:结症---人格错位

    这样的孩子在心理上感觉不到别人的存在,他从心灵深处认为别人都是为我捧场的“奴仆”,自认为自己是“太阳”了。这就是: “人来疯”。这样的孩子一天到晚不得安宁,注意力极其分散。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意见,甚至客人来了也没法谈话。世界不允许他这样,因为真实的世界不仅仅他一个人,别人也不会允许他,这样的人怎么成功!?

    家长别过分地注意他,更想办法让他体会到:别人给我鼓掌,我也要给别人鼓掌,别人听我说话,我也要听听别人说话。自己说话要简短,听别人说话要注视着别人,要认真。要有相应的训练活动,让他在训练中形成习惯,融入人格。

 三、轻易满足

  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。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,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。

分析:结症---虚假教育

    这种孩子在心理上认为:“生活原来是伸手就来呀!”他们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、讲究物质享受、浪费金钱的毛病,形成不会体贴他人的不良人格。对物质毫无忍耐力,更没有吃苦耐劳精神。这就是“虚假教育”的结果。世界不是这样的,人类任何的索取都需要巨大的付出,没有付出就不能索取,这是天经地义的无私法则。这才是真实的社会,孩子总要到这个社会中生活呀!在孩子的花费上你必须叫他感觉的:没有自己的努力就得不到,只有努力付出了才有利以回报。让他学会在真实世界生活的健康心态,坚持:“再富也要穷孩子”的教育原则。


  四、生活懒散

   允许孩子饮食起居、玩耍学习没有规律,要怎样就怎样,睡懒觉,不吃饭,白天游游荡荡,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。一个成年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人生的悲剧,那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岂不是更悲吗?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给予者,父母不能给予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,是父母的失职和悲哀,更是孩子的成长的悲哀!

分析:结症-----没有责任教育

      在心理上孩子就会失去“责任意识,没有责任观念”。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、好奇心,做人得过且过,做事心猿意马,有始无终。凡是这种孩子绝没有成功的可能。他们没有责任心,“读书”是孩子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,没有这种责任意识,读书也就没有动了,没有动力的学习就失去了好奇心,没有好奇心的学习过程是十分痛苦的,在没有目标的同科中学习的人怎么可能学好?于是就得过且过,混日子,终究会成为废物,是家长的疏于管理,才造成这样的废物的。

家长就应从生活上抓起:必须按点起床不迟到---这是他的责任;起床后必须把自己的卫生打扫干净---这是他的责任;吃饭不许剩饭----这是他的责任;饭后把自己的餐具洗干净----这是他的责任;必须按时学习---这是他的责任;必须安排好娱乐的时间---这是他的责任;学龄前就要求他这样做,让他在心理上形成责任意识,在行为上养成良好的习惯。此时你造就了一个有责任的人,他的发展就会大不一样啦!

 五、祈求央告

     我们会看到很多家长,求孩子吃饭,求睡觉。有的还许愿,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。答应该多少钱才睡觉,应许给孩子买是么东西,孩子才去学习、、、、等等。

  分析:结症-----没有责任教育

      你的这种做法使孩子的心理被扭曲。你越央求他,他越扭捏。因为他越扭捏越能得到好处。于是在孩子心中就没有了是非,没有了责任。这样的孩子不能明辨是非,没有责任心态,也形不成落落大方的性格。家长在他的心中也就没有了威信。这就要求家长孩子在学龄前就要坚持:对的你必须做到,可以表扬,但不许孩子讲条件,尽量不用物质表扬。使他在心理上形成:按照对的要求做是应该的,是责任。


六、没有精神食粮

 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在物质、金钱上要什么给什么。有的幼儿和小学生就有很多零花钱,孩子的心里充满了物欲的满足。

 分析:结症-----没有精神食粮

  鲁迅有句话说的好“一天天的满足着,即一天天的堕落着”。

   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、讲究物质享受、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,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。物质上父母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。孩子的物质需求不会停止,这种需求欲望只会膨胀增加,孩子不会因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,而去理解、珍惜父母满足他们物质需求的初衷。物质欲望的膨胀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私自利,以自我需求为中心。当无休止的物质需求有一天不能被满足时,那份以养成的自私自利心胸会感觉到痛、悲、恨,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好,是父母不对。纵观家庭教育,那些纨绔子弟、自私自利的孩子,那个不是溺爱、纵容、无休止地满足孩子欲望所至。

   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孩子想要与给予的尺度。让孩子通过合理的努力去争取自己合理的需要,通过自身的价值去实现自己的理想,这就是家庭教育健康的源泉!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!

   看似复杂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简单的事!

   对其他的分析,下次再谈。
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|新闻中心|学校微博|联系我们

 

Copyright 2013-2014 All rigths reserved.海口景山学校 版权所有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白水塘西路9号 | 邮编:570311 | 校办电话:0898-68657918(总机)
琼ICP备18001418号-1 | 网站设计制作:海口景山学校信息中心
维护管理员:QQ 20010538 | 邮箱:20010538@qq.com